“市长·代表面对面” 共探低空经济新“蓝海”
杭州日报讯 随着科技革新的持续深化,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形态,正成为城市和产业发展的新“蓝海”。9月17日,“市长·代表面对面”重点建议办理协商会在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市人大代表联络总站)举行,市人大常委会和相关工委有关负责人,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与部分市、区县(市)人大代表围坐一起,就我市低空经济发展开展讨论协商。
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蒋益民领衔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发展杭州低空经济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从强化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完善基础设施与数字平台、打造全国领先的低空经济示范区、培育人才与技术创新体系、激活市场与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思路。该《建议》也是今年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
如今,《建议》的办理进度如何?作为主办单位的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现场向人大代表介绍了进展。
去年以来,我市通过“方案+规划+政策”的顶层设计,聚焦低空产业和低空交通两大主线,加快打造低空产业、基础设施、管理规则、场景应用和保障支撑五大体系。
例如,在政策支持方面,产业促进条例、低空交通管理办法等已列入预备立法项目;基础设施方面,全市已建成4座无人机公共起降场、355个起降点、1处无人机试飞测试场,低空飞行航线超过400条;上线全市低空飞行综合服务平台1.0版本;在培养人才与技术创新体系上,基本形成了高层次科研人才、专业技能人才、无人机飞手的“三级梯队”体系;在产业招引、场景推广、低空治理、低空物流、低空文体旅等方面不断扩大影响力。
“对今天的答复非常满意,也对杭州低空经济发展信心满满。”蒋益民在充分肯定办理进展的同时,也直面发展现状,提出进一步建议。他认为,在新一轮低空经济发展中,以传统通航为主的建德航空小镇将直面无人机在成本控制、航路航线等方面的挑战,同时考虑桐庐、建德、淳安的地域特点,当地低空经济政策应当有别于主城区,从而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
“希望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在基础设施方面推进无人机测试论证基地、低空起降等平台建设,在产业招引方面持续发展固定翼航空,人才发展上推动企校合作,建立合作培训基地,应用场景上探索伐木运输等山区特色应用。”蒋益民说。
“面对低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建德航空小镇不能起了‘大早’,却赶‘晚集’。” 作为来自企业的建德市人大代表,郑超对当地政策走向和市场发展有着敏锐感知。她说,浙江省低空飞行服务中心落地建德,为低空飞行的综合场景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有望在制造业、文体旅等领域打造综合示范效应,鼓励企业先行先试,探索合适的商业模式。
郑超举例:“以无人机飞手培训为例,目前,全市参加飞手培训考试的人数正在快速增长,但从考证到实际上岗操作仍存在空白期,希望能为建德争取飞手实训场景建设、‘低空+农业’应用、航空运动赛事举办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交流中,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教科文卫工委的相关负责人围绕强化立法保障、形成涵盖“地上+地下”的综合交通运输“十五五”规划、发挥建德在航空运输、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等方面的枢纽节点作用等提出了建议。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负责人一一记录,并表示将持续做好与代表的沟通,协调推动代表建议落地。
“发展低空经济势不可挡,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在听取大家发言后表示,当前,我市在低空经济发展的工作推进机制、管理平台建设、产业基金支持、低空航路研究、产业招商宣传等方面蹄疾步稳,在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试验区基础上加快各项试点探索和场景拓展,以推动全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办理好人大代表的建议,以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城市发展凝聚共识与合力。